2024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对外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对电动自行车的多项安全技术标准进行了更新,涉及整车质量、脚踏骑行能力、塑料件比例和防篡改设计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调整是对于脚踏骑行功能的要求:电动自行车若能以电助动模式行驶,则必须配备脚踏骑行功能;而仅能以电驱动模式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则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配备脚踏骑行功能。
电动自行车根据驱动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电助动型和电驱动型。电助动型电动自行车的特点是其动力来源于人力与电动机动力的有机结合,而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则完全依赖车载蓄电池提供的电能,由电动机提供全部动力。
为何工信部决定不再对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的脚踏骑行功能做强制要求呢?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现行规范要求所有电动自行车都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使用这一功能,甚至会主动拆除脚踏板。在本次标准修订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近13万名网民的意见,结果显示,高达79%的受访者几乎不使用脚踏骑行功能,他们普遍建议不应在标准中对此功能做强制要求。因此,征求意见稿中仅对电助动模式的电动自行车保留了脚踏骑行功能的要求,而对电驱动型车辆则不做强制规定,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根据车型自主决定是否设计脚踏动力装置,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车型选择,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
据悉,工信部电子标准院在修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时,曾面向社会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对消费者使用脚踏装置的频率和对保留脚踏装置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27267份有效问卷中,有79.5%的受访者表示几乎不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脚踏装置,只有4.7%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此外,有71.8%的用户认为没有必要保留脚踏装置,而10.6%的用户坚持必须有脚踏装置,还有17.6%的用户表示对此没有特定偏好。
一些电动自行车车主表示,低端简易款电动自行车可能还有使用脚蹬子的必要,但高端智能电动自行车则不然。他们认为,在高端智能电动自行车上,即使电量耗尽,通过脚踏骑行前进也非常困难且费力,他们宁愿选择推行。还有车主指出,智能电动自行车车身较宽,脚蹬子的实际使用空间有限,往往只是装饰。
工信部表示,基于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决定将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的脚踏骑行功能改为可选,而电助动型电动自行车则继续保留脚踏骑行功能。预计这一变更每年可为生产企业节约超过10亿元的成本。